说到美国平面设计顶级院校,SVA必然榜上有名,每一年都有很多学生将其作为理想院校并多数已成功入学。去年,在ACG学习过的一个学生回来探望老师。
说到美国平面设计顶级院校,SVA必然榜上有名,每一年都有很多学生将其作为理想院校并多数已成功入学。去年,在ACG学习过的一个学生回来探望老师,与小编分享了她在SVA的本科学习生活,接下来,小编便将文章贴上来与大家共享:
1. 申请结果
申请结果还是挺美满的,英国收到了CSM、Kingston、格拉斯哥、爱丁堡等5个院校offer,美国是SVA,CalArts,CCA,Pratt,MICA5所院校。申请CSM是因为我之前想学习服装,有种迷之圣马丁情怀,后来选了平面,所以放弃也没太可惜。而Calart,之前也听说它很难考,录取的人非常少,所以我确实也心动过。
但后来找Calart和SVA的学生作品看,觉得calart更偏概念,很有当代艺术的影子,我个人不是很适应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我是一个比较“颜控”的人,觉得sva的插画和平面色调很好看,画面效果也是又简单又好看,也很实用,加上SVA在纽约,设计氛围比较好,所以也就选了它。
2. 与国内学习的不同
1)时间管理
作品集阶段,时间比较充裕,就像我作品集中的VI项目,包括包装在内,全部完成都没有什么问题,作品的完成度会很高,看着就很厉害。
但到了SVA,时间管理成了一个必须要学会的技能,一周差不多要完成一个项目,这样的压力下,就要自己梳理出轻重,知道哪些步骤是一定需要的,而哪一些可以减少些关注,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好。
而且,SVA的deadline真的是deadline,教授完全不会和你讲情面。
如果我周一要交作业,那我周六就要想好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花费多少时间等,如果放肆疯玩疯浪,周一哭的就是自己。感觉在SVA,只要你时间管理的好,就是赢家。
2)凸显亮点
在这样紧凑的课程安排下,做成品的可能性不大,就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主题。之前我画一副插画,可以做成册子,也可以做成明信片,即使做的设计比较小,借助排版其实可以调整。
但到了SVA,纸张大小有要求,我也没有时间把作品做成明信片提高逼格,而我们的Drawing课,大家都很“学婊”,每节课都要做点儿不一样的,所以每天都在绞尽脑汁考虑如何在作品中展现亮点。
比如说,有一次老师安排的主题是画5个人,班上一个同学,她就在每天都有课的情况下,每天抽出四个小时,周末直接通宵,一针一线把自己的作品绣了出来,当时真的把大家惊到了。
3. Drawing课
SVA学习生活,如今1年的foundation课程已经过去了一半,到目前为止,带给我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Drawing课,这节课我付出的努力最多,而且老师真的很好,很难得。
1)4.9分优秀的Steve老师
Steve作为我们学校的明星老师,5分满分的老师评分系统,他可以拿到4.9分,甚至很多同学冲着他转到我们班级。
Steve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老师,用词上不会太注意,在国内,大概会是一个要被学生家长投诉的老师。每节课,他都会给我们一个主题,然后给我们看很多作品案例,再给大家一张单子,上面列一堆要求,最后写一句fucked up,你想怎么弄怎么弄,这个短句真的是到现在为止,我听过压力最大的一句话。
这句话其实含义非常丰富。可以理解为,他希望大家可以给他看不一样的东西,怎么做要自己去想,如果表现的不好,那就是想法也不好,想到最后觉得是不是自己设计能力太差。所以每次听到老师说完这句话,全班都是生无可恋的表情。
有时候他还会说,你可以不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所有我没有说的,你都可以去做,我说过的你也可以篡改,只要是你的东西,越牛逼越好。一个学期,大家都在不断突破自己,拼命求关注,求好感。明明是一节Drawing课,最后很多同学都在用综合材料做设计了。
2)调起太高的后果
我们第一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主题,同样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大家都刚刚接触,互相都不了解,所以大家都觉得第一节课要秀一下,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那节课大家清一色水平都挺高的。
老师看到后说,你们一上来就这么拼,我知道你们水平后,是不会让你们下去的。第一节课,调起太高的后果,便是一个学期,我们整个block被累到怀疑人生。
因为班级老师安排不同,所以就经常出现一种状况就是,其他block班的同学坐在床上打王者,听歌看视频,耍的开心,我就摊着sketchbook,不停勾勾画画。
虽然很累,但是能学到东西还是很开心的。而且感觉自己和其他block的同学做出来的东西好像不是一个学校学习的,实力都会有些差距,这个就更开心了。
3. 互相攀比的同学
第一节课产生的后果,还有一个便是,大家的学习进入“攀比模式”。互相看过作品之后大家心理活动就变成:他好像有点儿厉害,不行,我要更努力才行,我的还可以更好,下次作品要“吓死他们”,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奇怪的攀比循环。
比如说,我的final作品便震惊了各位小伙伴。最后一个主题,老师给了我们比如消防栓、小孩等20几样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让我们把它们全部放到一个融洽的画面里。利用中国人这个身份特色,这20样东西,我都在古代找到了替代品,比如说,清单中的圆盘式天线接收器,我把它换成了日晷,还有很多其他元素,按照这样的思路,找了很多和风或者古风。
那段时间,我每天可能只睡两个小时,一本书,我掏了800页,最后手都要断掉了,但是最终的效果让我很满意,也让我在ACG一直想实践的思路落了地。
另外我们的作品每节课都要上墙,大家一起来critique。而且我们老师很过分,我们作品全部上墙后,大家盲选一个最喜欢的,然后这副画的作者选下一幅画,全班只有只有半数同学能够讲到,所以每节课都是提心吊胆,过的很煎熬。其实每次赶时间做出来的作品,大家也都可以看出来,也都不会去选,这样整节课上的都会很失落。
而且每节课都要寻找亮点,让自己更好,这个真的很考验人的意志力。刚开始想到的一些点子,别人也能想到,所以想要在作品中有突出的亮点,只有不停的调研和思考。有时候可能在做设计时,想到了一些创意,我就悄摸摸的和室友讲,如果她觉得很惊讶,那这个创意就可以用。
《何以笙箫默》的大火,让很多人知道了SVA,中国学生和日韩留学生占据了学校快一半的学生数目。不知道什么造成的刻板印象,好像中国人多的地方,教学就会有点儿水,这个我在去SVA之前,也担心过。
但是真正到了SVA,我觉得我没有选错。其实,每个学校都有两面,有学霸的地方必有学渣,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SVA是一个有很多闪光点的学校,严格又可爱的Steve老师,超级厉害的同学们,让人仰视的插画大佬,学姐学长的优秀作品,感觉自己都是跪着看完的,总有一种未来很光明的感觉。讲真,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平面设计的人,SVA 会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以上就是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读平面设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艺术史专业留学申请问题,欢迎致电ACG艺术留学400-628-2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