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我本科就是这个专业的平时作业和毕业设计可以直接用来申请吗?通常老师都是不建议这样做的:大多国内本科作业都不适用作为作品集项目。那么,对于国外院校,优秀作品集项目需要具备哪些内容呢?
一个特别常见的问题:
我本科就是这个专业的
平时作业和毕业设计
可以直接用来申请吗?
通常老师都是不建议这样做的:大多国内本科作业都不适用作为作品集项目。
因为国内本科作业通常是针对某个阶段、某门课程的学习成果,碎片化课程模式让作业也呈碎片化,不是完整项目。而作品集并不是作业的简单重组和堆砌,它有自己的设计体系,流程和完整性,包括前期准备和铺垫,为作品集做的研究和调查。在学校和考官看来,这样的作品可以表现出整个作品创作的连续性,也可以从中看到学生更全面的想法。
绝大多数的同学在作品集的制作方面并没有经验,且不了解作品集的审查方式,也很难通过一门一门的课自己总结出完整的设计思维。
但这种情况也并非绝对。
具备很强专业基础的同学,并且在校作品数量多、有潜力,恭喜你,在接下来十分紧迫的几个月里,你的作品集可能还有救!
以建筑景观为例,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2020年ACG郑州校区获录康奈尔的WANG同学,她的作品集准备时间就非常仓促,但本科就是学霸型选手,积累的作业素材蛮多,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和老师一起选出一些作业进行修改重塑。
WANG同学项目三:Bamboo Village
作业原型是竹子单体建筑,以此为灵感来源,最终将原先的单体经过组合重构,构成巨大的人类居住群落,以适应地震多发区域建造。
在老师帮助下重新展开了调研、创意发展、设计图纸、材料实验、建模排版等。
通过项目完善,她对城市的功能性、生态性以及城市空间构成的逻辑理性都有了全新的认知,可以说完全跳出了之前仅仅从单体及形式层面认知空间设计的范畴。
一般来说,国内外在进行具体的建筑项目设计之前,都需要一定的前提和设定,国外称之为Brief,国内称为任务书,但两者却有着本质区别:
国外的Brief更像是个Intro,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项目设计,院校并不会对功能、面积等方面做出过于具体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在设计中论证与完善自己的设计逻辑。
而国内的建筑设计更像是一个任务,具体表现在任务书中,便是对地点,功能,面积,指标等方面的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种在功能、平面、面积的排列组合中不断重复的设计模式,使学生在提高排布效率的同时,也丧失了对于建筑逻辑和概念的深入思考。
国内大部分建筑景观专业的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模式是,下发任务→出草图→出平面→建模型→排版收尾,并在两到三周的时间内完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模式也导致对于Research本身的不重注。
但对于国外院校,优秀作品集项目需要具备哪些内容呢?
关键词:完整、设计思路
如果时间确实来不及,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内容适当选取现有作品回炉重造,友情提示:其实和重新做比,改造作业依然是个大工程。
关键点一:Research
Research是使建筑与环境发生关系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国外考官审核作品集最重要的一步。设计项目的原创性以及独特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同学们的调研分析水平不能只停留在从网上下载图片,并直接照搬设计主体物外形的阶段。在调研阶段,同学们应至少具备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且拥有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取主要元素的能力。
ACG郑州-L同学- Up and down
一般来说,建筑作品集的Research会分成几个阶段:
1、前期(资料调研阶段)
地图分析:
区域位置关系-场地位置、区域环境尺度特点、场地尺度特点;
区域交通关系-主要道路分布、公共交通分布等;
自然景观特征-水文、土壤、如:公园、绿地、河流等;
功能性用地特征-商业、学校、居住等
网络资料&文献档案:
区域历史人文特征-历史人文、建筑形制、生活特色、节日等
区域历史环境变迁-不同年代地图之用地变迁、区域发展轨迹等
区域历史问题&矛盾-经济、政治、治安、环境卫生等、
区域气候条件-日照、气温、天气、降水、地下水、风等
区域现状人文特征-习俗、特色、节日
区域行政数据-人口、行政区、产业构成等 市政基础设施 能源供给、用水供给等
区域建筑环境特征-地标性建筑、建筑年代风格、公关空间形制
其他-与场地有关的信息
ACG郑州-R同学-New and Old
2、中期(现场调研)
拍照、观察、体验、记录:
区域位置关系体验-如何达到、沿途、宏观、跨区域等体验特质
区域交通特征-公共交通形式、节点、站点等现状体验
自然景观体验特征-自然景观环境尺度、密度、体感、气氛等
场地周边用地特征-体验、记录区域内建筑功能以及生活在区域内的人群活动习惯
场地周边公共环境中人的活动特征-公共空间种类以及人对公共空间的态度和使用方式
场地地形特征-场地及周边地质、地形、地貌等
场地及周边区域动植物特征-动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
场地现状建筑与场地体验关系-现状建筑物体量、功能、立面形式、周边公共空间体验
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人对于区域中功能、体验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环境污染等
其他-建筑物细节、材料特质、偶发事件
访谈
针对场地使用者-针对使用者的感受感受、如公共空间的气氛、建筑在区域内的角色和姿态等
3、后期(资料整理及分析)
数据整理-图表
访谈整理-访谈记录、数据、问题
分析图制作-区位、交通、功能、人流线、活动等
场地模型制作-将场地的物理特质以模型的形式展现
关键点二:概念设计
这一步决定了设计方向,根据前面的调研结果和自己的独立思考,抽象出概念的雏形。之所以没把概念设计放在第一步,是因为很多同学容易把设计选题放得太大,一上来就要解决全人类的居住困难问题、青年的社区问题,那里还有一大堆政策问题好么,设计选题可以因小见大,解决了当地的问题,顺便表达了你的设计情怀。
ACG郑州-L同学-Up and down
1、创意发展
头脑风暴-关系汇总、重组、创建新联系、发展设计的主题、设计概念。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常用形式有拼贴、创意绘画等,但在国内很多同学的设计创作中几乎是没有这一部分的。如果作业中这个部分做的不够好,那么只要你的作品具备前期的完整调研内容、设计图、材料实验和最终成品,同学们就可以针对性的再去完善这部分。
2、设计转化 - 设计草图
无形的设计创意如何被转化成二维的设计草图是很多同学创作时的难点。此时我们的设计形态并不再只是那些极为写实的形态,它应该是在能精准的表现设计主题的前提下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它的功能性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设计草图的绘制应该是一个延续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而不是草草的画几个设计图就能敲定最终形态的。
因此同学们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作业形态是否通过不断绘制草图优化得来,而非心血来潮随意涂鸦抑或者只是根据网络图片随笔画出。如果是后者,那么在设计转化这一环节是不够完善的,还需要再重新补充更多演变过程图。
PS:思考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记得保存变化中的设计草图和草模,考官会非常乐于看到你在设计思维上的进步哒。
3、材料实验以及模型制作
大多数同学都是在绘制好草图后直接就敲定建模了,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一部分,在项目创作中,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同学们找到最适合设计主题的材料,同时还能帮助大家验证做绘制的设计方案能否被实现,它所呈现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等等。
ACG郑州-L同学-Up and down
关键点三:设计表达
接下来是设计表达, 不多说,软件+手绘都是必备。前两部比较踏实的同学,在平立剖、分析图、轴测图的制作中也比较顺畅,效果图是个难点也没有捷径,该渲就渲,该P就P。
推荐教程:
设计教程 Photoshop - 我的建筑图像日志
插画风格 Urban Abstract Illustration
素材网站:花瓣、Pinterest、昵图网、万能淘宝,素材主要是平时积累,一定要在平时多存下自己喜欢的素材,分类整理好,自己能找到。(或者添加艺仔微信领取素材包:zzacgyizai)
ACG郑州-R同学- City Slice
关键点四:整体排版
得排版者得天下。其实会建议时间紧的同学们把排版放在第一步,把排版的框架、要哪些图都想好了,再做前面的图,这样一来比较容易控制风格二来比较容易控制时间。(前面几个过程一定要记得多留图)
以上四点是同学们本科作业能否转化成作品集项目的关键,也是大多同学作业中最常见的缺失部分。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这些环节审查自己是否还有奋力一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