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

首页 > 艺术资讯 > 北大艺术史“跨界”纯艺,斩获皇艺伦艺双offer!

北大艺术史“跨界”纯艺,斩获皇艺伦艺双offer!

发布时间:2020-04-15 艺术留学咨询:400-612-8881

原本史论专业出身的她却说“纯艺是我能想到的与自由最接近的选择“ ?带着疑问,让我们看看她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又是如何将看似平淡的日子转变为自己镜头中的天马行空吧~

当下很多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已经逐渐走进了家长和学生的视野,但是纯艺术这一专业仿佛还一直处于很多人的认知盲区中。很多同学觉得就是纯艺术就是画画,其实现如今,它除了指绘画、雕塑、版画等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也包含了摄影、观念艺术等新型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刚刚拿下皇艺&伦艺切尔西艺术学院双offerHq,原本史论专业出身的她却说纯艺是我能想到的与自由最接近的选择?带着疑问,让我们看看她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又是如何将看似平淡的日子转变为自己镜头中的天马行空吧~




 

 01 在边界的不断打破与重建中找回自我 

 

是什么契机选择了纯艺专业呢?

 

我是传统高考走上来的文科生,从小对艺术感兴趣但是没有考虑过艺考,可能因为家里的氛围始终觉得读书、搞学术研究最重要。大学报专业的时候犹豫过哲学系,最后还是按兴趣进了艺术学院,想深入学习艺术理论知识。

 

经过两年学习我发现搞艺术理论研究不可能脱离实践,因为首先要考虑艺术是什么,从哲学体系生搬硬套进艺术里是最不可行的。我们学院里有从历史系和哲学系来的教授,也有美院体系出来的,在他们观点的碰撞交融中我发现,除了艺术家本人没有谁能对此有更深的理解。大概因为放不下文人意气吧,总觉得苍白的理学多少欠缺生命力,而纯艺是我能想到的与自由最接近的选择。

 

ACG学习期间有什么体验和心得?

 

因为国贸工作室离北大很远,约一个小时的课坐地铁往返就要三个小时,只能在众多作业论文中见缝插针,有时候索性把学校里一下午的课就翘掉了。在地铁上被挤的喘不过气时常常反思为什么如此,但走到建外soho闪闪发光的大楼底下看见小花园,想到楼上有大家也在创造美好的东西,就觉得那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比较怕生,而且每次去画室呆的时间也短,没有机会跟大家都混熟,但很喜欢那里的气氛,第一次去时拍了几张照片还被dk老师笑了,希望以后也有个大工作室,以及能一起讨论没头没脑话题的老师同学们。

傍晚的国贸工作室外大厅和我的装置半成品

 

作品集准备了多久?一共有几个项目?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灵感呢?

 

正式开始是20193月,一直做到10月结束,中间三个月暑假我回家休息了,本来是想寻找灵感最后变成了放飞自我,所以基本上作品项目和我学校的课程是同时进行的,还蛮紧张。

 

总共五个项目,一个纯影像,两个装置,两个装置和影像结合的作品。我通常会从日常生活入手寻找话题,以特定的地方或物体作为触发器来唤起一系列的记忆或感觉。每个人都在他们周围建立不同的世界,这些世界并不完全重合,但一些特定的物体是它们的交点。就像电影《罗生门》中的情节,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自己主观建构的世界里;但每个人的轨迹都会不断交织,形成小径分岔的花园

《罗生门》剧照

 

我会记录下生活中的片段,用不同的影像语言进行实验,比如跳帧或叠印,来创造一个看起来扭曲但符合我真实感受的世界。或者对日常生活的种种状态进行深入考察,比如大学校园带来的种种想象与现实、自我与集体的交融和错位,看似小的缝隙可能背后是整个界限的产生与模糊,当一个物件或个体突然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地方,不仅改变了它的功用,也使人们开始反思空间和场域本身。这不仅是我也是当下很多现代人的处境,在边界的不断打破与重建中试图找回自我,而每个人只有从自我体验出发才能感受和理解他人。

Hq作品截图

 

申请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

 

首先就是把pscv、推荐信和成绩单等各种文书准备好,然后针对想要去的每个学校做具体的调研。我之前对学校不是很在意,想着反正都是在伦敦上哪个也没有什么区别,可能跟高考的时候一直被安排而欠缺选择意识有关。看过官网上学期计划和毕业生作品之后发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关于艺术教学的理念,有的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并重结合,有的侧重于画廊及周边艺术社区共同体的创建,还是要深入了解后选择适合自己气息的模式。

 

在创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克服的呢?

 

第一次做装置的时候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画了很多不切实际的花里胡哨的草图,甚至还想搭一个迷宫。在Hong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模型进行了精简,提炼出了三页旋转门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且通过思维发散的方式明确了我想表达的主题,从此确定了要使用的材料。

 

刚开始我对材料和要表达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了解,并且也没有认识到琢磨这种联系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家在选取材料时只是任意的或者随着自己的喜好,但Hong老师带着我分析了许多作品,比如莫娜·哈透姆和皮埃尔·于热,我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装置语言的基本词汇就是各种各样的材料,在初步学习时要尽可能多的尝试,对每个物件构成都要有自己的理解,例如什么样的材料是温柔的,什么是有攻击性的,怎样传达城市化的紧张感,怎样让人感到故乡和放松等等。

关于材料的调研

 

确定了草图和材料之后就是实施环节,在这里我久久迟疑拖了一些进度,因为在我之前的观念里只要草图画清楚就行,至于制作不是我的领域的事情。

 

先开始我跑遍了学校周围的几个五金店找材料,但因为附近没有美术院校,那些五金店规模都很小,其中有一个店主甚至不会说普通话,我们指手画脚的聊了一阵最后我都不好意思继续耽误人家工作了;另外一家稍大点的服务态度很不好,一看我不像是正儿八经买东西的,不等我把问题说清楚就说我们这儿没有。之前总是呆在学校里接触的人群比较局限,大家互相也总是非常友善,这次虽然是个处处碰壁的失败经历,但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材料问题的最后解决还是在Hong老师认识的一位给美院学生做作品的师傅那里,我们去了他在京郊的工作室。


影像方面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之前因为个人兴趣看了很多艺术电影,总是把电影的镜头语言带到作品里,但对实验影像的视觉语言不够了解,作品里的叙事性过于强烈,并且一开始不注重画草图,对于自己想传达的思想也不明确。在学校的计算机课里学了pr的一些功能,我总是想往视频里添加一些炫酷的特效。但是WenJing老师指出了实验影像最重要的是内容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炫技,有些作品技术含量不高但很巧妙,并且结构上简洁完整,不像是东拼西凑来的,老师推荐我看了马秋莎、刘辛夷等艺术家的影像作品,都很有启发性。


装置创作过程


 学习中对哪位老师的印象最深刻?

 

我刚到ACG时面试我的是DK老师,当时我没有跟家长沟通就在网上查到了机构的信息,找个没课的上午就来了,对于艺术作为专业意味着什么以及职业艺术家到底在做什么都不大了解,心中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就是自己实在不适合搞理论想要搞创作。

 

DK老师问了我几个问题,有的是我从来没考虑过但却很重要的,包括之前我因为很爱画画所以想学插画或者架上,但是显然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感兴趣的方面更适合于以装置或影像来呈现。老师叫我不要担心没有素描等美术基础,并推荐给我一些当代艺术家,他们都是社科、理科甚至新闻背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表达的自如流畅性,反而为艺术带来崭新的视角。此外dk老师还鼓励我分享日常记录的梦境和小时候有趣的故事,我第一次觉得那些看似寻常的小事也有值得关注和发掘意义的空间。

 

给我帮助很大的是Hong老师,不只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包括我中间有几次因为是在摸不着头脑情绪很低落,Hong老师耐心的鼓励开导我,教我看到如果更从实际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空想,反而或许会收获更多,因此遇到困难不能首先全盘否定,而是要一点点调整计划,再动手做的过程中会发现一切都慢慢迎刃而解。

 

做大型的装置尤其如此,从开始的思路发散和画草图到采购材料以及最后的装置搭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比如做了一半的作品忘记收好被仍走之类的,但在见到成品之前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放弃。将做艺术当作职业也尤其如此,不是电影里或小说中的不羁天才,画笔一挥就成绝世名作,更多的时候是和作品共同成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终完成时依然会恋恋不舍。

Hq作品截图

 

陪我一直修改作品集排版到最后的是WenJing老师,跟她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影像不是单纯的屏幕后二维空间的像素活动,可以和装置结合或以带着屏幕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出现,这种虚拟化身为现实的可能以及现实本身越来越具有的虚拟性,也是促使我最终选择移动影像专业的原因。


WenJing老师对我的作品要求很严格,我之前的很多意识流并且具有vlog潜质的随手拍都被打了回去,包括念念不舍的一个小鸭子和密室逃脱,但只有在高要求下我最后才能做出之前想不到我能达到的高端作品,其本质就是不断追问自己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被感觉推着走,陷入自己给自己划定的圆圈。希望WenJing老师不懈追求和不被定义的勇气能一直陪伴我,在我日后的创作生活中时刻提醒着,safe zone虽好却使人丧志,只有在最远的地方才能找到答案。

 

面试经历顺利吗?有没有什么面经与大家分享?

 

因为今年皇艺调整了没有面试,我就只参加了伦艺切尔西的Skype面试。希望大家在面试前调好网,我的vpn不太好声音听起来断断续续,看着屏幕那头面试官的脸逐渐变成模糊的图像流感觉还是挺魔幻的,略有自言自语的感觉,不过把自己想说的完成呈现就好了,技术问题他们也会理解。还有可以让老师用屏幕共享或者文件提供一些教学计划或者课表之类的具体信息,是官网上没有的,也弥补一下无法进校园试听课的不足。

 

对于即将要开始的海外留学生活,有哪些计划与大家分享?

 

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到时候能平平安安的开始学习。还有脱离了读不完的文献和论文魔爪,我准备花更多时间学3d之类的软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技术支持。另外一方面国外的演出和讲座也很多,或许能促使我经常到真实的世界里走动走动。

 

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呢?想对学习艺术专业的学弟学妹说什么?

 

如果可以的话就继续走下去,做职业艺术家,将创作不只当作自我表现,更变成一种研究课题和与人交流的方式;如果不行的话就回到校园的怀抱,和我们学院的教授一样搞些不正经的学术研究。希望学习艺术的大家能不断反问自己艺术是什么,坚守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要被科学主义和价值主义和任何一种主义所支配(虽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失去和发现自己。


 

 02 明星导师团强势辅助 

WenJing老师

法国洛里昂高等美术学院 DNAP学位

ACG当代艺术/插画集团工作室教学主线导师(影像/装置方向)

 

导师寄语

 

安静沉稳的Hq同学从开课初期一直到作品集结束都秉持着自己的专注力。细腻敏感的个性让她学会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把看似无味的日复一日都转变成自己镜头中的天马行空。

 

作业对于hq同学来说从来不是个负担,应该说超额完成是常态。她也是少数几个能在作品集期间就已经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艺术类专业该有的状态的学生,良好的随笔和记录摘抄的习惯让她的思维始终保持在创作的状态内而非为了应付课业。史论专业出身的她从一个方法派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一个实践者中间所发生的矛盾与冲突是我所不能想的,也希望Hq同学带着这份坚持和努力在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Hong老师

 

法国瓦朗谢讷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 DNSEP学位

ACG当代艺术/插画集团工作室教学主线导师(影像/装置方向)

 

导师寄语

 

Hq对事物好于钻研,奇于探索。她是一位外表安静内心澎湃的女孩。每次上课她都会超额完成任务,还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主动翻阅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将自己读到的内容和我们的课业相结合,并得到一定的延伸。

 

此外她本科是读艺术史专业的,对于艺术实践几乎是零基础,在承受来自学校的课业压力的同时也在很努力的做作品集,课程之间她也有过很强烈的不安和压力,但一切都克服了,一切的努力也换来了的自己想要的结果。

 

留学的路很长也很短,希望Hq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DK老师

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

Echo art Space空间负责人

ACG当代艺术/插画集团工作室负责人

ACG集团纯艺/插画专业方向教研审核组组长

 

导师寄语

 

Hq的日常文本(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她的项目能够快速开题,不骄不躁的性格使她在遇到困难和技术问题时也能够集中精力耐心解决。


北大艺术史的背景给了她更多的可能性,让她更早的接触到当代艺术的脉络和启蒙,而且身为艺术创作者实践者的同时,她又具备了艺术观者评论者的审视和批判,这对于自身的创作来说是很难得的,Hq的双重身份让她的作品不断在命题中反复论证,刨析的极其尖锐,才使得作品更具逻辑与说服力,创作理论更加坚实。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在伦敦的学习创作中,相信她会收获满满!

>>>> 探秘:“皇艺收割机”ACG Echo Art Space 当代艺术/插画集团工作室

 

以上就是Hq为大家带来的闯关秘籍以及ACG Echo Art Space工作室的相关分享!学习艺术路漫且长,愿你们能带着众多成功案例的力量继续前进,更勇敢,更无所畏惧!

返回资讯列表

在线提问导师

Ruhan

罗德岛设计学院 · 绘画

咨询

热门搜索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纯艺
  • 日本留学
  • 服装设计
  • 伦敦艺术大学
  • 动画
  • 皇家艺术学院
  • 帕森斯
  • 罗德岛
艺术留学评估

申请专业: